编者按:“青年如初春,如朝日,如百卉之萌动,如利刃之新发于硎。”百年前,陈独秀在《敬告青年》中的疾呼擎起民族觉醒的火炬。百年后,齐鲁大地上的高校青年,正以青春之名,赴时代之约。今日之“新青年”,不再是被唤醒的群体,而是主动定义未来的力量。在“教育强国”的山东实践中,他们正书写着属于Z世代的青春宣言:以科学精神求真、以文化基因铸魂、以创新思维塑形、以人类情怀立格天宇优配 ,以奋斗之我,成就一个更加青春的中国。这,很“新青年”!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,探访“新青年”秦雨晴的故事。
21 岁的秦雨晴,有着令人瞩目的双重身份。在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,她是一名大四学生,校园生活充实而规律;而一旦踏上赛场,她便化身为英姿飒爽的中国自由式轮滑国家队现役运动员,用轮滑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秦雨晴的“出圈”,源自一则现象级的短视频。2023年8月的全国轮滑锦标赛花式绕桩-成年女子组比赛现场,秦雨晴身着“敦煌飞天”彩衣,将舞蹈、汉服等国风艺术与轮滑融合在一起。一个个高难度动作,在流畅自如的轮滑技巧加持下,轻盈、婉转天宇优配 ,襟带飘舞、宛若飞天,令人沉醉。
作为第一位将古风与轮滑相结合的国内运动员,从2015年开始,秦雨晴便一直以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为己任,期翼在国际赛场上,让更多的外国友人看到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。“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轮滑选手,而是可以通过轮滑与国风的融合,成为传承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。”
如今,轮滑比赛的观念正悄然转变。以往,技术是评判的核心,而如今,艺术分也被纳入打分标准。作为中国自由式轮滑国家队的现役队员,秦雨晴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。在国际赛场上,她希望凭借独特的造型和优美的舞姿,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,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姑娘。从蕴含中国武术因素的《咏春》,到充满古风诗意的《玉生烟》,再到融入中国传统民间戏曲元素的《花头台》,以及搭配古筝版《See You Again》的花桩表演,秦雨晴将文化自信融入每一个动作,用轮滑演绎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。
然而,将国风与轮滑完美融合并非易事。宽松的国风服装会影响绕桩等技术动作的发挥,为了在赛场上呈现出精致完美的国风轮滑,秦雨晴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一方面她需要不断磨合轮滑、舞蹈动作天宇优配 ,并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;另一方面,每一件国风比赛服,都需要专门设计、定制,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极致,只为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完美的模样。
一系列的荣誉背后,不仅有鲜花和掌声,也饱含了血汗交织的辛酸。6 岁那年,秦雨晴与自由式轮滑结缘。然而,逐梦之路从不平坦。在一次练习中,她不小心磕到钉子上,下巴缝了整整十三针,至今疤痕依旧。可她并不遗憾,“这个疤痕更像是我成长的烙印,是我进步的转折点,让我更加勇敢,不畏艰难。如果没有这个疤痕,我不一定能坚持到现在。”
初入赛场,小雨晴也曾紧张、失误,遭受一次次的挫败与打击。“我曾摔倒在赛场中央,但我觉得摔倒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是否能重新站起来。”摔倒并没有击败秦雨晴,反而让她练就了一颗“大心脏”。11 岁进入国家队后,轮滑于她而言,不仅是热爱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无论流血、流泪还是流汗,为国争光、争取更多金牌的信念始终支撑着她砥砺前行。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这个外表文弱、言语温柔的济南姑娘,用自己的坚持、拼搏圆梦竞技场,书写了青春最美的答卷。也为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勇敢追逐梦想,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
(图源:齐鲁师范学院)
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